查看原文
其他

七上道德与法治第5课 交友的智慧5.2 网上交友新时空 说课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01-02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电子课本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试AB卷下载


第2框 网上交友新时空

1、怎样正确认识网上的交往?
答:(1)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
(2)互联网好像无所不能,我们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查找相关信息,也在这个虚拟的时空中交往。
(3)网络上的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超越时空限制,开辟了人际交往新通道,拓展交往圈。
(4)网络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2、怎样做到慎重结交网友?如何理性结交网友?
答:(1)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对于交友而言,网络只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我们怎么使用它。
(2)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例如,①对陌生人的邀请,予以回绝;②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ƒ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
(3)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3、网络交往的利与弊?
答:(1)在网络中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担现实交往中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但是,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
(2)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奠定友谊更可靠的基础。

说课稿

一、学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网上交友新时空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交友的智慧》的第二课时。七年级的学生在第一单元中学会了如何适应中学的生活,并与班里的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而在第二单元里,学生走进了另一个神秘的课题《交友智慧》。本课时在整个单元中处于关键的地位,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交友的方法。帮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网络。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是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思维简单。从小学到七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使他们不仅带着好奇心去观察世界,而且以好奇心去探求知识。因此,刚进入七年级,他们抱有新的希望;渴求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新的知识,对各门功课都有一种新奇感,带着这种期望心理,带着这种求知欲望。如果这时教师不能在教学中正确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就很可能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七年级教学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从旧到新的搞好教学。由浅入深,自然过渡,学生学起来容易接受和理解。

    七年级学生好动。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加强组织教学是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课前备课要精心设计,周密设计由浅入深,课堂讲解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语言要精辟,形象生动,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教学活动中,课堂上要有讲有练,教师的精辟讲解和学生的适时练习要紧密的结合起来,做到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边讲边练融为一体。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地位和作用,以及七年级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恰当运用网络进行交友的意识;树立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意;强化规则意识

(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能正确使用网络进行交友,使之更好地为自己学习、生活服务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辨别觉察能力,慎重对待网上交友。(3)知识目标:懂得在网络交往中要学会自我保护,网络交友要慎重,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知道网络交往的利与弊。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在网络交往中要学会自我保护,网络交友要慎重。

难点: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知道网络交往的利与弊。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游戏和活动,诱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与同学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为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心理自述法:让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自我的问题,激发学生认识自己,分析自己。


讨论分析法:根据活动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各抒己见,相互交流,探究应该如何更好的认识自我。


游戏活动法:以游戏为中介,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的参与,在轻松、愉快、和谐、活跃的气氛中自由表露自己的情绪,投射自己的内心世界、体验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分享同伴的经验和感悟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互动式、启发式、讨论式、情境教学、案例教学。

四、教学程序

景导入 分享活动“我的朋友圈”

提问:你的朋友圈都有哪些人?你的朋友圈中有网友吗?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我们想与他人交往,渴望与同伴建立身后的友谊,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

知识模块一 网上交友

探究与分享一:阅读55页教材回答问题

吴凡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的档案?

探究与分享二:阅读教材55页回答问题

(1)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接近吗?

(2)吴凡的网友消失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网上的交往可以当真吗?

知识模块二 慎重结交网友

探究与分享三

阅读教材56页回答问题

(1)你会把自己的照片放到网上吗?

(2)“线上朋友”可以成为“线下朋友”吗?说说你的理由。

探究与分享四

阅读教材57页回答问题

(1)你如何看待这些回帖?

(2)你的建议是什么?

(3)请教父母、老师,听听他们会给出怎样的建议.

探究与分享四

阅读教材57页回答问题

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有什么不同?

小结:网上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担现实交往中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但是,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

五.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

第2课时 网上交友新时空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网络交友有利有弊,网络交友需谨慎

能力目标

培养乐于交友、善于交友的能力,善于辨别是非;理智地进行网络交友,学会自我保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恰当运用网络进行交往的意识,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以礼待人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交往的特点

教学难点:慎重结交网友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享活动:“我的朋友圈”。



2. 教师:你的朋友圈里都有哪些人?你的朋友圈中有网友吗?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网上交友

教师讲述:同学们,朋友的种类有哪些呢?(挚友、密友、棋友、驴友、知音、忘年之交……)

交情深厚的朋友叫挚友;无话不谈的朋友叫密友;经常在一起下棋的朋友叫棋友;一起旅游的朋友叫驴友;还有一种朋友大家一定也很熟悉了,那就是—网友。

(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网上交友的经验,并相互分享。

教师总结:我们想与他人交往,渴望建立友谊,网络为我们彼此的相遇提供了平台。当我们回到现实中,这一切又给我们留下什么?给我们的成长又带来什么?

1.吴凡的档案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在网络和现实中个人展现的自我形象的差异,进一步理解网上交友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给他们的交友带来的影响。

(1)阅读感悟:提示学生自习阅读吴凡的两个档案,请学生根据文字材料,说出这两份答案各自展现了吴凡怎样的形象。

提示:现实中的形象性格内向沉默;网络中的形象性格外向,广交朋友。

(2)思考分享:吴凡为什么会有两个档案?

教师总结:正是因为网络中的交流具有虚拟的特点,所以使得我们无法了解对方真实的情况。吴凡也许是出于自身交友的不同需要,因而他会有两个不同的档案。


2.消失的网友(教材第二个探究与分享P55)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网上交友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满足我们对朋友的情感需要。

(1)阅读体验:体会吴凡在网友失去联系后的感受,了解其他网友对着这件事的看法。

(2)思考交流: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接近吗?吴凡的网友消失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网上交友可以当真吗?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示:

不一定。如果是熟悉的、真诚的朋友,网络可能会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友好;如果是陌生的网友,要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可能就很难了。由于是在虚拟的空间,我们无法知道对方的真实信息,不了解对方,所以我们很有可能成为被对方利用的工具、成为被欺诈的目标。

吴凡的网友消失的原因可能是:暴露身份、透露信息、寻找新的网友了……

吴凡结交网友的情况告诉我们,网上交往不可以当真,因为这是在虚拟的世界里发生的事情。

教师总结:互联网交往的利弊

(1)互联网交往的好处:

互联网好像无所不能,我们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查找相关信息,也在这个虚拟的时空中交往。

(2)互联网交往的弊端:

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目标导学二:慎重结交网友

1.把照片放到网上(教材第一个探究与分享P56)

设计意图:提醒学生,网上交友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学会慎重昂对待把网上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增强判断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1)阅读感悟:从材料中的对话你看到了什么?

(2)思考交流:引导学生思考:你会把照片放到网上吗?“线上朋友”可以变成“线下朋友”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可以,理由是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扩大自己的交友圈等。不可以,理由是网上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等特点,将“线上朋友”变为“线下朋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教师总结:网上交往的虚拟性排除了交往双方的一些现实角色、身份特征,因而难免对感兴趣的对方加以理想化。交往通过文字表达,一定程度上会产生某种文学效果,使得每次上网都有心理期待,总倾向于把对方想象得很有吸引力。这是网友见面“见光死”的重要原因。

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要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2.要不要和网友见面(教材第二个探究与分享P56)

设计意图:提醒学生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要认清自己的需要,增长交友的智慧。

(1)问题思考:你如何看待小梅的困惑?

提示:回帖的观点都具有一定合理性。

(2)讨论交流:你如何看待这些回帖?你的建议是什么?

提示:学生可以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可能一些学生觉得和陌生网友见面不算什么,甚至有些学生已经有和陌生网友见面的经历,教师不要急于否定他们,而是引导他们探讨和陌生网友见面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这一问题。)

(3)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和老师的建议会是什么,他们这样的理由是什么。

提示:学生可以充分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网上交友要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对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在网络中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等。

三、课堂总结

网络为我们与他人交往,提供了平台,我们可以在网上学习、工作、娱乐等。但网络交往由于其具有虚拟性等特点,使我们无法得知对方的真实信息和目的,故如果使用不好,我们就会受到欺骗和伤害。

网络是把双刃剑,只要大家可以运用好,老师和家长是非常支持大家上网的。

希望大家都能从网络中获益!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网络交往的利与弊;明确了网上要慎重交友;在网络交往中,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等。

本课时结合学生实际、内心想法、对网络的认识状况,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张,教师通过启发式、体验式、案例分析法、分组合作探究法等,组织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学习效果良好。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但是,由于需要拓展的内容比较多,因此显得时间不足,还需要整合教材,优化教学资源。


图文导学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